電動車電池在生產和回收環節的規范化已刻不容緩


鋰電世界 電動車因為低碳環保的特點備受消費者歡迎,同時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從市場情況來看,97.5%的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是鉛酸電池,如果不能及時回收,對實際環境的影響仍十分巨大。坐擁1.5億輛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的中國,也要承擔1.5億輛電動車電池回收不規范所帶來的惡果。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環保健康,安全出行”活動中,來自國家工商總局、環保部、中國自行車協會、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等部門的專家矛頭直指電動自行車電池回收問題。電動車電池在生產和回收環節的規范化,已刻不容緩。
鄭州市民李先生是一位環保志愿者,他知道鉛酸蓄電池是有害物品,不能隨意丟棄。但是自己的電動車電池報廢后,卻不知道應該給誰處理。事實上不光消費者如此,許多從事電動車行業的人也對電池的處理毫不知情。建文一家電動車銷售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廠家一般不管電池的事情,報廢電池會有人來收,但是從來沒有過問過電池的去向。而經一路一家電動車修理店的老板也表示,廢舊電池都被廢品收購人員買走了,自己無需關心。
在一家廢品收購站,記者看到,不少電動車電池的塑料殼被堆在一角,里面已經空空如也。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里面的鉛和金屬部件已被取走,以便進行單獨銷售,酸液則已自行處理。但記者問及處理方法時,工作人員稱“有自己的辦法”。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對于電動車電池的處理,行業內一直是“無規勝有規”。尤其是鉛酸電池回收,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一塊電動車廢舊電池,首先收購者會判斷使用價值。如果還能用,會賣給一些小廠翻新;如果徹底報廢,則將里面的鉛等金屬取走,剩下的酸液想辦法倒掉。
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公布的49大類危險廢品之中,鉛酸蓄電池榜上有名。國內多數地區也都建立有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將廢舊電池集中,再送到有資質進行廢舊鉛酸電池處理的回收企業。但尷尬的是,由于沒有鼓勵電動車廢舊電池回收的相應政策,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基本收不到廢舊電池。河南東商再生資源公司負責人劉喜對這種現象也很無奈,一邊是專業處理中心的經常性“閑置”,一邊是電池液肆意傾倒。“我們現在跟廢品收購站打交道比環保局還多,因為廢品收購站有電池,固廢中心反倒沒有。”劉喜說。
廠商逐利回收規范難進行
事實上,國家早在2003年就出臺相關法律,要求電動車生產企業和銷售商必須承擔廢舊蓄電池的回收責任。但現實的情況卻是10年后的今天,電動車電池的回收依然混亂。一位品牌電動車銷售商告訴記者,相關部門也曾上門進行過專門的要求,但是出于利益以及責任劃分不清等原因,能按照規定執行的商家,僅是少數。而賣給廢品收購站更劃算的現實,更使得國家規定流于形式。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超過九成的電動車電池都為鉛酸電池。河南一家電動車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國際上一直以鋰電池作為電動車的主要動力,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國國內很多電動車生產商才剛剛開始轉型。“國家只要沒有強制要求,讓企業更換為鋰電池,誰也不愿意先來掏那個錢。”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電動車市場競爭很激烈,利潤低薄。而且鉛酸的回收循環已經很成熟,能為生產企業減少較多成本。電動車生產企業現在轉型做鋰電池電動車,一者車輛價格上漲會導致市場銷售不好;二者與鋰電池配套的整合、再利用都需要從頭再來。對多數電動車企業來說,不敢先吃這個“螃蟹”。
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充電電池,鋰電池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安全可靠等優點。但因為價格問題,在電動車電池市場上,鋰電池規模卻一直無法與鉛酸電池抗衡。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鋰電池電動車的市場份額在2.5%左右。不少鋰電池廠持續虧損。“現在電動自行車競爭是一種低質化的競爭,這對于鋰電池的推廣極為不利。”南陽宛動電池負責人張先生坦言目前鋰電池和鋰電池電動車發展并不健康,整個產業增長緩慢。“鉛酸電池形成的回收鏈,能讓企業收回差不多三成的電池費用。而鋰電池電動車的電池回收服務并無過多的保障,這成為鋰電池電動車推廣的重要制約因素,也凸顯了目前我國在資源回收利用上的缺陷。”張先生表示。
電池市場規范化問題亟待解決
據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統計,2012年全國新增電動自行車達到3505萬輛,約占全球九成左右的市場。而這么龐大的電動車電池市場,回收機制卻遲遲難以建立。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國際銅業協會在北京舉辦“環保健康,安全出行電動自行車消費大家談”上,多個部門和協會的專家表示,電動自行車在生產和回收環節的環保問題已不容忽視,呼吁應盡快建立起對電動自行車廢電池的回收機制。
“其實無論哪種電池,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都是回收機制的規范化問題。”在劉喜看來,這是當前對電動車電池治理的瓶頸。即便是鋰電池,在回收方面一樣混亂不堪。據其介紹,目前大部分的廢舊鋰電池都是依賴沒有正規資質的電池翻新小廠,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鋰電池的質量埋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相關行業應從履行社會責任的角度,本著‘誰生產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對鉛酸電池的生產及回收管理,確保將環境代價降到最低。同時鋰電池生產回收也應按照國家政策來嚴格執行,實現從生產到回收的標準化。”劉喜說。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李燕則認為,在規范化的同時,也可通過政策進行引導,并適當采取“紅利”政策,來鼓勵消費者加入到電池回收規范化的行動中。“第一個是在垃圾處理過程中,將這類物品單獨進行收儲。達到一定數量以后交給具有一定資質的機構處理。第二是從源頭上控制,國家可以建立相關制度,嚴查肆意處理者,增大非正規途徑銷售、處理的打擊力度。第三則可以學習國外的模式,采取一種‘以舊換新’的辦法,提高消費者的積極性,這樣是從終端源頭杜絕了隨意丟棄、處置廢舊電池造成的環境危害,同時斷絕非正規化處理企業的資源來源。”李燕說。